香港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慈山寺開光典禮 100尊佛像供市民欣賞 文/郭文靜
香港生活節奏快,空間狹窄,往往出了地鐵站就是一座座商場和玻璃寫字樓,本港的藝術博物館也以展出西方藝術為主,論起宗教信仰,英殖民歷史背景的港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緣起於印度,1000多年前傳入中國的佛教文化在都市氣息濃重的香港難覓得身影,2014年在香港首富李嘉誠捐助下,斥資逾30億的慈山寺竣工,出現在了大埔洞梓,讓香港市民得以鬧中取幽,領略佛教文化的魅力。3月27日,慈山寺開光暨藝術博物館啟用儀式拉開序幕,3年的擴建工程為慈山寺增添了新的內容。館內收藏有世界各地100餘尊的古佛像和敦煌手抄經。
各界名流、信徒齊聚慈山寺
昨日早時,香港各界政商名流悉數現身,出席剪綵和開光盛典打破了慈山寺的寧靜氛圍,好不熱鬧。上午10時左右,《超訊》記者隨同各家香港媒體同仁在大庭院的後排坐定,抬頭看,上方大雄寶殿內的三尊佛像(阿彌陀佛、釋迦摩尼,藥師佛)通體赤金,形象莊重從容,台階下的觀者不禁注目良久。開光儀式開始前,寶殿內已依稀出現李嘉誠及其兩子李澤钜和李澤楷身影,父子三人神態端肅,佛前禱告,聽法師指點迷津。
不久後,成群的僧侶拾級而下,大庭院內坐滿了嘉賓、信徒和媒體。特首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及中國佛教協會副會明生大和尚主持活動並作發言。前排見證的嘉賓包括香港著名藝人劉德華、港鐵主席馬時亨、英皇主席楊受成和無線主席陳國強等。
除了各界名流,觀眾中也有普通民眾,一位身著紅衣的孕婦媽媽在丈夫的陪伴下前來參加開光盛典,並在菩提樹下合影留念,希望肚中生命得到佛祖庇佑。
此外,《超訊》發現庭院內有成群的身著印有慈山寺標誌的純色衣物的工作者和信徒。他們都是佛教信徒和慈山寺的參學者,數據顯示,慈山寺建成以來,佛教在香港迅速發展,目前全港有100萬佛教信徒。現場的信徒雙手合十,表情平和,年齡從20出頭的青年到年邁的長者不等,在群體起立環節,他們更是兩掌相並,向上托起禱告詞,情態莊嚴肅穆。
洞鈜法師、特首林鄭月娥和李嘉誠先後講話
洞鈜法師感謝了李嘉誠對慈山寺的建設投入的精力,道出了互愛慈悲的「慈山精神。」「大家多一點善念、多一點愛意,世界會變得更美好,身處多元的社會罵我們應互相包容、互相欣賞,不同宗教文化都能和平共處。」除了為香港注入平和的佛教文化氣息,慈山寺接下來也會展開社會服務,特別關懷香港青年的發展。大家在領略佛教之美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滋養。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講話「慈山寺自2012年對外開放,但凡參觀過的朋友都同我講,無論你是否是佛教徒,步入莊嚴清幽的慈山寺都會有一種解放身心和心靈的感覺。此外,特區政府投大量資源興建文化設施,將慈山寺打造成了集佛教文化、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的聖地。」
最後致辭的是李嘉誠基金會主席李嘉誠先生。他談到了自己打造慈山寺的緣起是讀到了《金剛經》內的話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感歎在佛教精神的指引下自己得以「將無執的出世精神,化為積極的入世行動。」
李嘉誠也感歎「佛教精神的八道中: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與香港精神承傳相應,也是香港故事的中流砥柱。」
七十尺觀音像下的佛教藝術博物館
三人講話畢,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以及李家父子三人並排站立,身後大雄寶殿的台階上僧人擊鼓,順利剪綵。剪綵儀式結束後,媒體移步至「慈悲道」,高76米的觀音聖像聳立眼前,青銅合金鑄的觀音像在陽光下耀眼潔白,觀音俯瞰眾生,右手持智慧摩尼寶珠,左手持淨瓶,施灑淨水,讓前來的參學者獲得清淨。
清晨在大埔的公路上,巨大的觀音像首先跳入視野,慈山寺依山傍水,為風水寶地,慈悲的觀音立於群山之間,在俯視慈山寺參學者時,也仿佛在俯視、關懷整個香港社會,用淨水洗滌港人內心,保佑香港。
眾嘉賓也搭乘高爾夫車來到觀音像下,為慈山寺藝術博物館揭幕。面對新聞媒體,李嘉誠分外熱情友好,甚至來到話筒前打招呼,希望媒體能將美麗的慈山寺告知大眾。午間,主辦方招待記者的午餐上也用了心思,三明治、糯米糍再加上沙律。
藝術博物館內藏有100尊佛菩薩藏品,以及43卷敦煌手抄經,1000年曆史的木雕彩繪作品《觀音菩薩坐像》,菩薩身著飄逸華美「天衣」,盤腿而坐,神態肅穆。李嘉誠在談及這100尊佛像時表示自己每尊都好中意。
據悉,展品選取原則是可以展示佛教的漢傳、藏傳、南傳,均是由李嘉誠個人捐贈或是由基金會購入,將在博物館永久存展。
據博物館義工介紹,館內展品搜羅自中國、日本、柬埔寨、印度、韓國等,均歷史久遠,可觀性最高的是北齊、唐朝時化的產物,而最古老的展品來自犍陀羅貴霜王朝2-3世紀的釋迦牟尼佛說法浮雕及立像,分別以片岩所制,但保存完整,雕飾紋路清晰。
博物館將於5月1日起免費開放予預約觀眾參訪。
活動結束後,《超訊》記者不斷回頭看著那尊潔白的觀音聖像,她的表情柔和慈悲,香港近年青少年自殺率居高不下,社會氣氛浮躁,的確需要慈山寺和佛教精神為社會注入祥和之氣,也希望能有更多企業家為香港的文化藝術注資注力。